鑽石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自然元素 |
化學式 |
碳 - C |
性質 |
|
分子量 |
12.01 |
顏色 |
黃、褐、灰至無色。 |
晶體慣態 |
八面體 |
晶系 |
等軸晶系 |
解理 |
{111}完全解理 |
斷口 |
貝殼狀 |
硬度 |
10 |
光澤 |
金剛石光澤 |
條痕 |
白色 |
透明性 |
透明至微透明 |
比重 |
3.52 (+/- .01) |
密度 |
3.5 - 3.53g/cm³ |
拋磨光澤 |
金剛石光澤 |
折射率 |
2.4175–2.4178 |
雙折射 |
無 |
多色性 |
無 |
色散率 |
0.044 |
熔點 |
常壓下升華或發生相變 |
鑽石(英文:Diamond),化學和工業中稱為金剛石。金剛石是碳元素組成的無色晶體,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鑽石的強度是建立在其三維有序的排列,而最重要的關鍵是在其能夠讓每一個方向都有能夠承受應力作用的共價性鍵結,這四個以正四面體尖角方位分佈的共價鍵,搭配其適當的鍵結強度,剛剛好將碳原子穩穩的固定在位置上。
化學性質
鑽石的正八面體晶體結構
被開採出來的天然金剛石晶體
晶體中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相鄰的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每四個相鄰的碳原子均構成正四面體。晶體類型為立方面心,因此未經琢磨過的晶體外形往往為正八面體。金剛石中的C-C鍵很強,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金剛石硬度非常大,不導電,熔點在華氏6900度。金剛石在純氧中燃點為720~800℃,在空氣中為850~1000℃。在工業上,金剛石主要用於製造鑽探用的探頭和磨削工具。形狀完整的金剛石經過打磨,稱為鑽石,可用於製造高檔飾品,價格昂貴。
碳有三種已知的同素異形體:金剛石、石墨和富勒烯。在熱力學上,金剛石和穩定性低於石墨,可自發轉變為石墨,但常溫常壓下這一轉變的速度很慢,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鑽石得以穩定存在。自然界形成的金剛石一般形成於地球內部高溫高壓的環境,後來被火山噴發等地質構造運動帶到地表,因此許多金剛石發現在火山附近。現代工業可在高溫高壓下生產金剛石,稱為合成金剛石。
物理性質
金剛石的莫氏硬度為10;由於硬度最高,鑽石的切削和加工必須使用金剛石粉或雷射(比如532nm或者1064nm波長雷射)來進行。金剛石的密度為3.52g/cm3,折射率為2.417(在500奈米光波下),色散率為0.044。
工業用途
由於金剛石的硬度極高且導熱性極高,科學家會利用高溫高壓製成金剛石微粒,用於沙紙、鑽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來切削和刻畫其他物質,以及大型積體電路等散熱板上。
觀賞用途
金剛石由於折射率高,在燈光下顯得閃閃生輝,稱作鑽石。巨型的美鑽往往價值連城。當鑽石帶有藍、綠或粉紅色屬十分罕有,而顏色深而鮮豔則價錢更高;目前最昂貴的有色鑽石,要屬帶有濃豔紅色的鑽石。
鑽石分為一型和二型兩種,這主要是根據它是否含有N元素:一型含;二型不含。而藍色的鑽石是二B型的,是半導體。
釐定的標準
Diamond production map
傳統釐定鑽石價值高低的標準是「4C」制度,即卡、色澤、淨度、和切割。
卡
卡,或譯克拉、卡拉(Carat),是鑽石的質量單位。一卡相等於200毫克,相傳早期鑽石商人稱量鑽石所用的砝碼為稻子豆樹(carob)果實,一粒這樣的果實大約就重200毫克。因為鑽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鑽石體積越大。越大的鑽石越稀有,每卡的價值亦越高。下表為2005年時的價格比較。
卡 |
每卡價值(美元) |
總值 |
0.5卡 |
3,000 |
1,500 |
1.0卡 |
5,000 |
5,000 |
1.5卡 |
7,000 |
10,500 |
2.0卡 |
10,000 |
20,000 |
3.0卡 |
15,000 |
45,000 |
5.0卡 |
20,000 |
100,000 |
淨度(Clarity)
淨度以鑽石內的內含物多少決定。內含物可能是天然的雜質或裂痕。內含物的數量、位置、大小等都會影響評級。鑽石礦開採出來的金剛石中,只有20%可以成為寶石,其餘的因為內含物較多通常只能作工業用途。而20%~40%的寶石級鑽石中,大部分都包含肉眼可見的內含物。在此級別以上的鑽石較為大眾喜愛。至於屬完美級別的鑽石更為罕有,被稱為「博物館級」鑽石。通常使用10倍放大鏡觀察鑽石內部及表面內含物的大小、數量、分布及對鑽石光彩影響的程度,分出等級。一般通行的淨度分級如下:
- FL - 「Flawless」,完美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內外俱無內含物。
- IF - 「Internally Flawless」,內部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表面有輕微花痕。
- 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很難看見的內含物。VVS1淨度高於VVS2。
-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可看見內含物,但肉眼難以辨認。VS1淨度高於VS2。
-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型內含物,肉眼可能看見。
-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清楚的內含物,可以被肉眼看見。
現代科技之下,有些鑽石的內含物是可以修補的。不過修補過的鑽石的價值會稍低。
色澤(Colour)
鑽石的色澤會因為化學上的雜質而有所偏差。完全純正的鑽石應該是透明無色的。鑽石偏向不同的顏色會影響它的價值。絕大部分的鑽石都是因為帶有氮原子而偏黃。白鑽越偏黃,價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紅或藍的鑽石價格卻較高。顏色強烈偏向粉紅或藍的鑽石可能是價值連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鑽石按偏黃的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把樣品與已知色級的比色石對比確定,以D級最高,Z最低。
- 無色:D, E, F
- 接近無色:G, H, I, J
- 微黃:K, L, M
- 輕淺黃:N, O, P, Q, R
- 淺黃:S, T, U, V, W, X, Y, Z
在考慮鑽石色澤時,同時也應將螢光反應考慮在內,螢光反應是指鑽石曝露於紫外線光線下時,所發生的反應顏色光。但是螢光反應甚少對鑽石的價值發生影響,除非是具有非常強烈螢光的鑽石會影響其透明度及光彩,而產生油濛狀的外表,如此將減損鑽石的美麗及價值,但是若其螢光不至使鑽石產生油濛狀外觀,則不應將其視為一種缺點。
螢光反應其強弱分為1. NONE 2. FAINT 3. MEDIUM 4. STRONG 5. VERY STRONG五級。
切割(Cut)
鑽石切割法的演進
切割指金剛石是如何從原先開採的石礦中切割成寶石。切割往往是最能影響鑽石的品量及價值的一個指標,但是它卻沒有單一的分級方法。
形狀
未經切割打磨的金剛石並沒有燿燦生輝的光芒。切割的功用是把鑽石割成可以盡量增加光線反射的形狀。鑽石的切磨也因刻面的形狀、數量及其排列方式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型式,例如:明亮式「BRILLIANT」、階梯式「STEP」、混合式「MIXED」…………..等等。1919年數學家Marcel Tolkowsky發明了一種切割方法,能令鑽石在上方看來最為生輝。這種切割方法被稱為圓多面型也就是圓形明亮式(Round Brilliant),亦即最為常見的圓形鑽石。這種鑽石一般標準是有五十七個面或五十八個面,三十三面在冠部,二十四個面或二十五個面(即在底尖處再磨一個面)在腰以下。不屬於這種切割的形狀稱為Fancy Cut,包括有方形、梨形、心形等。
幾種常見的切割形式
- 圓形
- 祖母綠型
- 橢圓形
- 梨形
- 公主方型
- 枕形
- 心形
- 八心八箭-邱比特切工
- 牡丹花88瓣切割法
質素
同級重量、顏色,而切割得宜的鑽石,顯得比切割差的鑽石更為燿燦。判斷切割是否優良,要看鑽石的各種比例,各面是否對稱,各種角度等等。有時鑽石的切割角度相差數度,便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切割完的鑽石,往往只有原石的一半重量。為了在鑽石保留最多的重量,或者要避開原石上的雜質,有些鑽石切割時會犧牲完美的切割比例。
國際寶石鑑定
- 美國寶石學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 國際寶石學院(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
- 歐洲寶石學院
- 比利時鑽石高等評議會(HRD)
- 美國寶石協會(AGS)
有關於鑽石專有名詞的釋疑
全深百分比「DEPTH%」:高÷寬(平均直徑)= 全深百分比以寬度為基準(圓形則以平均直徑數為基準)。
桌面百分比「TABLE%」圓鑽:桌面最長之對角線÷寬(平均直徑) 花式鑽石:桌面寬度÷寬(平均直徑)
腰圍分等「GIRDLE」:腰圍共分為八個等級,一般而言當然以厚薄適中為最理想。
- 極薄(EXTERMELY THIN)
- 很薄(VERY THIN)
- 薄(THIN)
- 適中(MEDIUM)
- 稍厚(SLIGHTLY THICK)
- 厚(THICK)
- 很厚(VERY THICK)
- 極厚(EXTREMELY THICK)
尖底「CULET」 尖底大小依次分等如下:
- 無(POINTED OR NONE)
- 很小(VERY SMALL)
- 小(SMALL)
- 中大(MEDIUM)
- 稍大(SLIGHTLY LARGE)
- 大(LARGE)
- 很大(VERY LARGE)
- 極大(EXTREMELY LARGE)
修飾「FINISH」:包括了磨光「POLISH」和對稱「SYMMETRY」通常以以下五級為評定標準:
- 極優(EXCELLENT)
- 優良(VERY GOOD)
- 良好(GOOD)
- 尚可(FAIR)
- 不良(POOR)
出處: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2%BB%E7%9F%B3轉載
通常一聽到『當舖』,很多對當舖的聯想就是〝地下錢莊〞〝高利貸〞〝暴力討債〞等刻板印象
其實當舖是屬於金融業的一環,能提供給大家不同於其它融資業的便利性
合法且正派經營的『當舖』,對於有短期有資金需求的民眾,不失為一個籌措現金的管道
相信來過 仁寶當舖 的客人都知道,仁寶當舖 空間規劃明亮且氛圍輕鬆
並有穿著襯衫的專業人員親切招呼,顛覆一般人對當舖的印象
留言列表